💃💃💃《Single is More》💃💃💃
最近在YouTube開了一個有著幽默諧音的頻道,《蘭萱SingleMore》。
朋友們都喜歡這個由廣告人貢獻的文字巧思;初嘗試幾支風格不一的短片,當然有進步空間,但大致評價不惡,各有愛好者。重點是關心的朋友多會問上一句,怎麼會想要做這個節目,關於一個人的節目。
要回答這問題,得先說一下我的毛病。
我是個腦袋瓜經常電光火石天馬行空,東一個靈感西一堆想法的人。在我看來,人不能沒有夢想。沒有夢想的人,像一隻繞著石磨打轉的傻驢子,看似日日有產出卻依章行事週而復始,毫無活力也欠缺希望。
然而夢想也不是多就好。有夢亂追,只會疲於奔命徒勞無功;或盡是作夢卻從不起跑追尋,時日久了自己也會對自己漸漸失望,甚至瞧不起自己,讓自己搭起的華美虛妄海市蜃樓給壓垮。
經驗法則,關於追夢這件事,夢太多的我逐漸發展出一個「懶人孵夢」心法,那就是交給時間裁奪。
還真的「像極了愛情」。和夢想之間,是三分鐘熱度的一夜情抑或是值得付出追求的一生許諾,時間是個不錯的判官。所以,點子冒出來先放一放,有些風一吹事一多,沒多久便冷卻淡漠不再勾你心動,那就慢走別追隨它去;有些想法非一蹴可幾或挑戰重重,存進「待辦夢想清單」的大腦檔案,一年半載、三年五年後依舊頑強活著, 若干細節輪廓甚或更加清晰,那麼恭喜,或者該說抱歉?這個挺過時間、孵化中的夢,顯然對你的人生別有意義,看來你也對它有了某種責任。
「分享一個人生活&想法」的影音頻道,就是經歷上述過程,在自我生活體悟和整體社會觀察下,自覺似有某種「天命」必須繼續孵的夢。
其實多年前,我寫下第一本書《是的,我單身》,已朝向這個夢出發。想和當時社會上猶是少數、弱勢,害怕孤單、擔心歧視,認為沒結婚就不完整的這個族群對話分享。只是現實世界的變化速度,無疑跑得比我的夢還飛快。
社會雖更能接受或至少尊重單身、晚婚、不婚的選擇,也公開討論同婚、多元成家等人際共處形式,還有些年輕人追求起單身的時髦,但實質的孤單、人際的剝離,感覺寂寞和不知道該怎麼和自己相處的人,卻越來越多。
網路世代創造大量看似社交生活精采,卻是虛擬萬人迷的孤單遊魂;擁有小自由的熱鬧生活,但說起夢想未必有足夠勇氣敢於實踐。而長壽和熟齡世代,拉長生命跑道的同時,更增加一個人必須獨自面對自我和人生的時間。
一個人,如何是好,是紛亂的當代丟給我們的最大習題之一。
暫時撇開被商業炒作的寂寞商機,和聽來很有學問的孤獨管理,想想我們的生命,其實一個人才是常態。單身不是前往婚姻之前的過渡,不是破裂婚姻的不完整,不是大齡晚婚的剩女敗男,縱使過程有豐富有精采,初始、終點和許多時刻,依舊是單身。
所以,SingleMore ,不只是Single人變more的現況,更是提醒,Single is more,Single can be more。
不論是婚姻欄上或靈魂狀態的單身,意謂的都是有更多時間、更多自由,可以用來愛自己、做自己、享受生活、探索事物、幫助他人,關懷這個今生只來一趟的世界。也應該更少藉口、更少羈絆、更多勇氣地,為自己創造更多可能性的快樂健康單身。
一個人把自己過好了,Single is more,兩個人、一家人,絕對不會差。
#蘭萱SingleMore
#一個人的自在